2011年7月29日 星期五

【情報】EA 和 Valve ─ 數位銷售之爭持續延燒

 

在我先前翻譯的文章:Origin 之戰

提到 EA 的 Origin 本質上不是要和 Valve 的 Steam 直接競爭,

這是一個「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的狀況。

我贊同這樣的看法。

但沒有直接的利害關係,並不表示不能彼此衝突、激起火花。

在 Crysis 2 消失在 Steam 上之後,

EA 又宣布了數個即將上市的遊戲由 Origin 獨佔、不會有 Steam 的數位版本,

例如最近廣告打很大的戰地風雲 3。

2011年7月27日 星期三

【情報】Steam 上半年銷售額接近 5 億美元

資訊來源:http://www.evilavatar.com/forums/showthread.php?t=149159


根據 FADE﹝Forecasting and Analyzing Digital Entertainmen、數位娛樂分析預測﹞
提供的資訊,在這個上半年 Steam 的銷售額已達到 4.68 億美金。
和去年同期相比,成長了 42%
至於今年上半年的各平台總和實體銷售,根據 NPD 的數計分析,
大致上和 2010 年持平:NPD: Behind the Numbers, June 2011

銷售榜上的冠軍是 Valve 自家的 Portal 2,在 Steam 上就有 112 萬套的銷量,
營業額 5640 萬美元。
Magicka 和 Terraria 這些小廠遊戲,也都有 78 萬和 58 萬的銷量,名列二三。
不過營業額就差多了,只有第一名的十分之一左右。
也不如銷量排名比較後面的幾個遊戲。
但這也可以看出這種技術含量較低、創意和娛樂性較高的小製作遊戲,
也能在 Steam 這種數位銷售平台上大放異彩。
令人意外的是,銷售第四名是 CS,還小贏了第五名幕府將軍 2。
而幕府將軍 2 的營業額是榜上第二高的。
看來經過了那麼多年,CS 依然是一個歷久不衰的遊戲流派。
另外同樣是走對戰的小品 TPS 遊戲 Monday Night Combat 在榜上排名第六。
而接下來的排名依次是:
Brink、戰地風雲:惡名昭彰 2、戰鎚:破曉之戰 2 天譴、邊緣禁地。

【新聞】Elliot Handler、Mattel 創始人、風火輪小汽車發明者 7/21 逝世




芭比娃娃、風火輪小汽車,以及更多更多 Mattel 製作的玩具,
相信是很多人童年的回憶之一。
雖然回憶和商品不會輕易退色和消失,但是人本身比它們更容易承受生老病死的打擊。
Elliot Handler,Mattel 創始人以及眾多玩具的發明者,
在 2011 年 7 月 21 日以 95 歲的高齡逝世。
以他的高壽和曾經為大家帶來的歡樂,這樣的人生實在精彩。
另外,他的妻子 Ruth Handler 正是芭比娃娃的發明者,
也已經在 2002 年 4 月 27 日逝世。

Mattel 可以說是玩具的代名詞
圖片來源:http://www.mattel.com/

雖然我已經不玩這些玩具,但是這讓人感覺一個世代又消失在我們面前了。
孩子們會有新的玩具,然後他們一樣會很開心地把玩它、放下它、慢慢淡忘它。
等過了很久很久,如果他還回頭的話,會在下一代的孩子手上看到什麼玩具呢?
是和他過去拿的一樣,還是全新的、完全陌生的新商品呢?
不過不論是哪一種,我們都知道,很多相關的人事物都已經不在了。

Elliot Handler 和妻子 Ruth 的合照

2011年7月22日 星期五

【戲劇】蒼穹之昴﹝劇透有

蒼穹之昴在最近在台灣東風電視台 點檔播畢的大陸清宮戲,不過這樣的講法是不精確的。
這部戲的原作不是中國人寫的,
這是日本小說家淺田次郎在 1996 年的作品。
而這部戲也是中日合作,由 NHK 和中國華錄百納一同進行改編拍攝的動作。
當我看完了全劇、上網找資料,才知道 NHK 也有參與影集的製作後,
這部影集的高水準和很多很「日劇」的部分,也得到了合理的解釋。
而宮廷戲或清宮戲的場景大家都看多了,不過這部的拍攝和布景細膩,
真的比近期其他類似的古裝劇還好很多。

蒼穹之昴的日本宣傳海報

主角慈禧太后是由田中裕子演出,
稍微有點年紀的朋友,應該都記得當年她演的「阿信」是多麼紅極一時。
當然她現在都已經五十出頭了,和當年的阿信的扮相差很多。
不過好的演員是不受年紀限制的,
而由她扮演也六十好幾的慈禧太后,其實也很適合、太適合了。
雖然我覺得妝不夠醜,田中裕子演的還是一個美美的老奶奶,
不是像那個毀掉大清朝的醜老太婆。
不過因為這部戲其實很美化慈禧,所以這樣的扮相還是和合適的。
田中裕子的慈禧在整部戲的演出十分令人深刻,
完全不能想像這是一名外國人在扮演、表現一名中國歷史人物。
光是克服對戲時台詞和表情的敘述及演出,
我就要對演員和導演工作人員致上崇高的敬意。
當然,替慈禧配音的曹雷女士也是作了出色的工作。

田中裕子在阿信的扮相和與小阿信的合照

一開始其實我是不太喜歡這部戲,
它在東風電視台接在也是非常好看的「茶館」後面演出。
故事的開頭是虛構男主角梁文秀考上了狀元,
踏入了這個由慈禧把持、皇上才剛剛要親政的宮廷當官。
戲裡面梁文秀考上狀元的過程,就頗光怪陸離:
他在考試的時候睡著了
﹝那時候考這種會試一考就是很久,不是像現在的考試﹞,
看到一個老先生考著考著、受不了就昏死了。
他去扶那個老先生,被衛兵推開、把老先生架出去了。
但是老先生卻趁機交給他自己寫的文章、跟他說用這篇文章保證金榜題名。
梁文秀在老先生被架出去的時候,大喊要問老先生的名字,
結果老先生竟然說他就是梁文秀。
梁文秀驚醒之後、發現剛剛看過的文章還在腦海中,於是就振筆疾書、完成了考卷。
結果一放榜,竟然高中狀元。

從隋唐以來的科舉制度,成了近千年的中國最重要的舉才管道

不過這不是最怪力亂神的內容,整部戲最魔幻的情節,是發生在我們的太后身上。
在戲的初期,慈禧一直想找一個聖物、叫做「龍玉」。
據說當年滿清能入關,就是靠這塊寶石的力量。
而龍玉也一直指引著清朝的皇室,只要是真命天子,觸摸龍玉都能有所感應。

如果慈禧只是想找這樣一個寶貝也就算了,但是更扯的是,
他還常常到皇宮中擺放列祖列宗牌位的房間裡,
跟皇曾祖父、乾隆皇,進行兩個不同時代、根本沒見過面的人之間的超自然對話。
挖哩勒,這也太玄幻了吧。

這種傳奇和魔幻的內容和歷史故事夾雜,我實在不太能接受。
所以在整部戲不到1/4 的這一段,我有點看不下去、也沒有特別在跟。
不過慢慢這些內容像是有意地淡出故事主軸,主要人物也都一一到位,
劇情開始走向十分寫實細膩的官場和宮廷描寫。
從光緒的親政、甲午戰爭的震撼、漸漸地走向變法,
最後高潮的是有名的戊戌政變,這些對大家耳熟能詳的內容,
用了傑出並且非常迥異於傳統清宮戲角度的方式來表現,
立刻就讓我目不轉睛。

得到了頭上的紅頂子、成了最菜的文武百官。故事才剛剛開始

就如同我前面說的,這是一部美化慈禧的戲,這是很少見的。
而且這部戲的美化不是說從外觀﹝當然田中裕子的扮相是很好的啦﹞
或是表面劇情下著手。
而對於這樣一名敗壞了中國最後一個專制王朝的女人,
要有什麼正面角度去評量她,這真的是很困難的。
蒼穹之昴它從環境、人物動機去下手。
慈禧確實還是慈禧,是那個我們認識的迂腐保守、心狠手辣的老佛爺,
但是她是真的毫不留情,
從一開始就機關算盡、一心一意就只想要為自己爭權奪利嗎?
這要看觀眾怎麼去看到戲中內容。
蒼穹之昴的慈禧、不是一個壞到骨子裡的人。
她從宮廷最下層一路往上爬到著巔峰之位,
每一次的鬥爭都是權力的獲得,但同時也是生死存亡之戰。
也許在咸豐駕崩之後、慈禧夥同慈安和恭親王扳倒肅順之後,
基本上慈禧就再也沒有遇過什麼真正能徹底威脅她的險境。
但這是我們的後見之明,
當事人又怎麼知道、每一次的可能的鬥爭,會不會威脅到她的地位或是生命呢?
這種宮廷角力,只能全力以赴、又怎能稍留半分情面呢?
當光緒還在四歲的時候,
就被她的姨媽慈禧從妹妹的手中抱走、拿到宮廷裡當成自己的小孩扶養。
慈禧那麼作,是為了要繼續當皇太后、掌握權力,
並且不要「老」了一輩成了太皇太后、失去了對權力的直接掌握。
幾千年的宮廷史、斑斑可見,這樣的權力轉移的結果就是有人要流血。
慈禧是要奪權,但同時也要自保。

她這個位子,有多少人願意拿自己的一切來換呢?

只是可憐的醇親王奕譞只能在上朝的時候見到自己的兒子、還要喊他「皇上」。
這段他們父子的互動到醇親王不久人世、慈禧才帶著光緒去探病
﹝得力於男主角之一、梁文秀的異父兄弟,
太監春兒以四郎探母的京劇提點慈禧,這才讓慈禧動了心要去探望醇親王﹞,
最後醇親王才死去,是前期故事的主軸之一。
而妹妹婉貞哭著雙眼大罵姊姊無情,
慈禧凶狠地
﹝這部戲慈禧發怒和直接表現出不悅的狀況比起其他戲裡演的慈禧、算是很少的﹞
回了妹妹「天下人都可以怨我,但是只有妳沒資格怨我。
因為我給了你兒子至高無上的地位。」
這話不近人情,但也不假,
只是慈禧不能說「如果不找妳兒子當皇帝,那我今天不見得還能站在這裡」。
對自己最親的親人,都不能說心裡的真話。
此時此刻這個中國權力最高的人,同時也是最孤獨的人。

對於光緒和慈禧的互動,蒼穹之昴的描寫也是別出心裁而且細緻的。
這兩個從一開始並沒有走向你死我活的權力鬥爭,有的更多的只是猜疑。
在這裡另一個虛構男主角春兒占到了一個巧妙的角色,
他的善心和真情在很多時候成了兩者潤滑和化解衝突矛盾的關鍵。
但是歷史之壁是不能超越的,不可能讓慈禧和光緒能母慈子愛的這樣過下去,
而且他們下面的那些人也不會喜歡這個樣子。
衝突發生在榮祿和李蓮英設計害死了梁文秀的岳父,
也是光緒的老師楊喜楨﹝史實上光緒的老師是翁同龢﹞。
在這之前、楊喜楨才用自己的前途作代價,
勸退慈禧離開權力中心的紫禁城、去頤和園養老。
接著又發生了和梁文秀同科及第、也是維新大臣的順桂刺殺慈禧的事件。
然而在這些事件之後,光緒和慈禧還是沒有鬧翻,
只是整個氣氛變得很不一樣,而且再也沒有機會好轉回來。

誰都看的出來這兩個人的關係怪怪的

在變法維新到戊戌政變的關鍵之刻,
女主角之一的張夫人發揮了連她自己都想想不到的重要角色。
張夫人其實是壽安公主,為同治皇的私生女﹝小說虛構人物﹞,
精通洋務,還在京城開洋酒館、替祖母慈禧作為接觸洋人和京城大小事物的耳目。
而她也是楊文秀的紅粉知己。
說到這楊文秀的桃花運,真的是好到讓我很生氣。
他有暗戀他的異父妹妹,後來又有楊喜楨的女兒、才貌兼備的青筠下嫁。
而初到京城的時候,
就機緣際會的認識了張夫人,發展了一場有緣無份、只有精神沒有肉體的柏拉圖式戀情。
這場戀情也改變了這兩個人的一生。
另外,終至劇情結束,梁文秀都不知道張夫人的真實身分和她曾經發揮過的宮廷影響力
﹝你女朋友把你賣了都不知道,真是個二傻﹞。

殷桃演的張夫人在戲中可是洋服清裝換來換去的

張夫人的立場是站在慈禧這邊,但是她也希望慈禧和光緒的關係可以和緩。
於是她建議慈禧,對光緒的變法採用放任不管的態度。
小孩子亂玩到最後玩不下去了、自然會回來找媽媽低頭認錯。
慈禧聽進去了。
然後張夫人又做了兩件很關鍵的事情,
她探知到伊藤博文要來密訪中國,
以及光緒對袁世凱有不尋常的恩賜並且譚嗣同去拜訪袁世凱
﹝這兩件事都是歷史上確有發生的事情﹞。
她以皇太后密使的身分,指點榮祿去見伊藤博文和部下袁世凱。
當榮祿在伊藤博文一下船就去接風,
伊藤就知道要幫助光緒變法是沒機會了、后黨早就做好準備。
榮祿去見袁世凱,更是大大的成功。
被嚇得六神無主的袁世凱不只說出了譚嗣同的事情,
還說了梁文秀之後也去見了他,要他兵圍頤和園、軟禁皇太后,
而這是張夫人不知道的事情。

當袁世凱倒向了后黨之時,就注定了光緒的敗局

整部戲到這裡,慈禧才算是真正徹底展現她精通權力鬥爭的一面。
她對於榮祿的報告隱忍不發,甚是還對著前來詢問的張夫人說鬼話。
說榮祿只是拿小事來煩她的心,
她會繼續用戒急用忍的態度來面對光緒帝。
實際上她確實是戒急用忍,但她已經不是在忍著要皇帝犯錯自己回頭,
而是要皇帝犯錯自己走上自取滅亡的道路。
其實早在她退居頤和園、張夫人給了她建議之後,
她就一直都是在這樣盤算的,她壓根就不是要走張夫人以和為貴的路線。
所以春兒把老佛爺寫的「將欲取之、必先與之﹝也就是欲擒故縱之意﹞」的書法
交給梁文秀的時候,梁文秀就知道只有出狠招才能解決問題了。
雙方都走向了極端,這點張夫人並不知道,
而她好意為慈禧作出的一切心力,最後都成了慈禧最後獲勝的基石。

高潮出現在八月十五的中秋之宴。
梁文秀兵行著,欲以少量敢死衛隊在皇上的暗示下、刺殺皇太后。
然而雙方是所見略同,慈禧也是準備在此時要派兵將皇上軟禁起來。
在關鍵之刻獲得了戰術優勢的是梁文秀,
他在會宴開始之前,就將衛兵都換成了自己的人。
慈禧到最後一刻、才發現不妙。
最弔詭而諷刺的是,這個時候只有她最想扳倒的對手、光緒才能救她的命。
於是她緊握著光緒的手,而光緒也沒有做出刺殺的暗號。

會宴一開始慈禧就一直在講光緒小時候的事,
講光緒小時候常常吃不下東西、她又怎麼餵光緒吃飯。
她很可能只是覺得自己勝券在握、所以故作姿態,
也可能只是在中秋佳節一時興起、想來最後一次的母慈子孝。
而光緒究竟是真的因為對於慈禧有一絲過往的恩情在、下不了手,
還是天性被教化的懦弱、讓他不敢犯上去做這種「大逆不道」的事情
﹝梁文秀也是廢了很大的力氣、才說服了光緒勉強同意刺殺行動﹞。
結果不管外面的敢死隊怎麼焦急、梁文秀又衝進宴席
﹝實際上整場只剩下光緒和慈禧兩個人了﹞要皇帝「賞月」,
光緒還是沒有要刺殺慈禧的意思。
眾死士見功敗垂成、要梁文秀先行離開。

等到皇太后的人馬趕到,殺光了外面的光緒衛兵。
我操!
你看慈禧的摔杯暗號反應是多麼得俐落、動作多麼得流暢,態度是多麼得乾脆。
當下把光緒壓了出去、軟禁在瀛台。
光緒你敗的不冤啊,而且你根本就是敗給你自己。

就如同慈禧的稱號「老佛爺」,光緒一輩子都翻不出她的五指山

在這部戲中光緒皇帝不僅孬,還很缺乏政治手腕
﹝不過扮相很帥,大陸網友都認為這是清宮戲裡出現過最帥的光緒皇帝﹞。
例如早期隆裕皇后在家常閒聊的時候,提到了自己不得皇上的寵幸。
皇親之一的鎮國公載澤就勸她說要多多討好皇上,
皇上正值壯年、未來大有可為,如果太后有一天仙逝了,那她還不是要靠著皇上罩。
隆裕一聽也對啊,就開始對皇上獻殷勤、在慈禧面前幫襯皇上,
雖然做的很笨、也很像花癡。
後來她直接將自己的心聲告訴光緒,結果光緒稱呼她為「表姊」
﹝就親戚關係來說的確是如此,這也是慈禧希望權力都掌握在自己一系的親人手上的結果﹞、
淡淡地說了些感情是不能勉強的話把她回了回去。
隆裕聽了也傷心至極,從此一心巴結著皇太后。

雖然感情不能勉強這個道理是對的,但是在政治上就是不對的。
皇帝的後宮不是尋常百姓的感情世界,是在滿朝文武背後的另一個朝廷。
今天皇帝和皇后的關係,不只是男女情愛、還有更多政治權術在裡面。
而歷史上被皇帝冷落的皇后,如果到最後不是下場很慘,就是讓她的老公下場很慘。
隆裕看起來不是那種會心甘情願讓自己下場很慘的人,
那受到這樣的待遇、又怎麼會讓光緒好過。
她代表的不只是她自己,還有她背後的皇親貴冑的實力。
她會想傾向皇上,不就是鎮國公載澤出的主意嗎。
結果被光緒這樣的澆冷水,其他人想再多幫一點,也有心無力。
而光緒的這種反應,雖是真性情,但對搞政治來說卻是最要命的性格。

變法的時候光緒也顯得過於天真,他太躁進求功,
甚至把勸阻的梁文秀都給甩到了一邊去。
不過我覺得最失敗的地方是,他一開始沒有想到要去拉攏、建立自己的軍事實力。
古往今來坐在皇位上的可多了,但是沒有軍隊支持,
一個皇帝頭銜也只是空的,不會比一個乞丐還能叫板。
曹髦要去跟司馬昭拼命的時候,還真以為自己是天下無敵,
對眾臣的勸阻用了「誰敢」一句回應,
結果賈充的部下成濟就很敢的把他給刺死了。
光緒最後想拉攏袁世凱也是亡羊補牢、為時已晚的動作。
如果在更早之前就有先思考到軍人支持的重要,
在風雲未起的時候就暗暗把袁世凱這些北洋軍人收攏過來。
等到風雲變色的時候,
興許像袁世凱這種牆頭草會發現自己陷得太深、不能再改變自己的立場,
只能站到皇帝這一邊,或許歷史會有不一樣的發展。
無論是史實還是戲劇,慈禧的手腕都遠在光緒之上。
光緒的失敗不只是勝負有憑,就算他能僥倖獲勝,
讓他完全執政之後,以他的能力恐怕不會比明朝崇禎皇帝還強到哪去。

至少還能剷除閹黨、有機會一展抱負,也許崇禎比光緒還幸運一點

戊戌政變這一段中秋之宴,雙方的對話、內心攻防和角力,真的是精彩。
沒有什麼粗暴誇張的言詞和表演,
卻把雙方詭譎難測、劍拔弩張的氣氛演得絲絲入扣。
另外整部戲還有兩個讓人很難忘的場景,
一個是張夫人和梁文秀在決定好自己的籌畫之後
﹝指點榮祿與攏絡袁世凱﹞,心知一旦攤牌、一切都將不再相同,
雙方各懷心事、在不完全了解對方的狀況下,做了一場羅曼蒂克的道別。
不過我覺得最棒的情節還是張夫人在發現自己完全被慈禧利用之後,
跑去要求慈禧放過梁文秀、也將自己對梁文秀的情意一表衷腸,
無法打動老佛爺之後、正式與慈禧恩斷義絕。

雖然張夫人是梁文秀和維新一派失敗的關鍵之一,
而且到最後梁文秀都一直不知道這件事情,實在有點瞎。
張夫人也知道這件事是不能說的﹝雖然她也算是被慈禧騙了的苦主﹞,
就只好一直瞞著梁文秀。
女人真的太可怕了~~~~不論是這部戲的張夫人還是慈禧,
男人們完全看不透她們的心機啊。
但是反過來說,到最後東奔西走、用盡一切的力量想要救出梁文秀的,
也是張夫人。
實在也很令人感動。
能有這樣子願意為你付出一切的紅粉知己,夫復何求。

格格好棒啊......但是也好可怕啊......

更可惡的是,梁文秀雖然死了太太、也不能和張夫人在一起,
但是逃往日本的時候,還是把妹妹帶走啦!
可惱啊!什麼好事都給他遇到啦!
我討厭死這部戲的男主角啦!
附帶一提,最後還是慈禧一時心軟、願意放一條生路給梁文秀逃走。
說到底,這部戲的女角在梁文秀之前,不管男女老少、都毫無招架之力啊......

張夫人和慈禧的恩斷義絕,可以說是整部戲慈禧最後的定調。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時便身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白居易《放言》五之三﹞
是啊,如果只看整部戲的前半段,不知道歷史的後來發展,
或許我們也料不到慈禧最後會是這個樣子吧。

不過這部戲的演法,讓我們其實沒辦法對她發出多深的恨意。
首先她放走了絕大多數的主要角色。
除了歷史上該死該抓的那些人,故事裡其他虛構人物,
雖然到最後都跟慈禧道不同不相為謀了,像是梁文秀、春兒、張夫人。
但沒一個被慈禧殺掉、全都被慈禧放走了。
其實依照慈禧真正的個性,應該不會讓這些人還能海闊天空地離開。
不過作者是這樣寫的,他想表達的慈禧就是這樣的慈禧。

我認為春兒在戲中,代表著慈禧的良知,
最後讓春兒和龍玉一起離開,表示著為了走向權力高峰、她已經把良知和夢想都放到一邊去了

另外戲裡慈禧的結尾是一個人孤單走在深夜的紫禁城、過著沒有人陪伴她的中秋。
其實想一想真的很可憐。
把實際上的姪子、名義上的養子關了起來。
而春兒、張夫人,這些真正敬她、愛她、能和她說真心話的都離開了。
原本就已經讓自己走上六親無靠的權力謀取之路,
現在她再一次獲勝了,但又有誰能和她分享這一切呢?
那麼空虛的勝利,感覺起來其實比失敗更糟。

我們不能直接用現代人的觀點去批判古人的思想和行為。
就像「九品芝麻官」裡面說的,這是拿明朝的劍去斬清朝的官。
這種作法頂多有誇張的娛樂意義,不能增進更多對於歷史和文化的認知。
例如說慈禧的生活鋪張浪費,
甚至還在甲午戰爭的當下花大錢做六十大壽、不顧前線戰事吃緊。
但是古往今來的王宮貴冑都是這樣過生活的,
如果慈禧活在康雍乾盛世、沒有那麼多的「外夷」來擾,
那這樣的日子也不過是還好而已。
確實時代改變了,但是生活在深宮大院的皇親國戚們,
哪裡會知道這種事情,他們只是照著專制帝王的體制在走而已。
而這樣的餔張浪費,也多半是投其所好的大臣慫恿。
而在蒼穹之昴中,也稍微美化了這一段,
變成慈禧也有意與日本一拚,
但是眾多王公大臣們卻想用「太后生日」來撈更多油水、不想全力抗戰。

同樣無止無歇的權力鬥爭,其實根本在政治體制的問題。
有沒有不流血的下台機制,正是專制體制和民主體制一向很大的差異。
在這裡曹操說出了很多專制頭目不想也不敢說出的真話:
他說不能棄兵棄權返鄉養老,因為「成恐己離兵而為人所禍也」﹝述志令﹞。
不管這是不是真心話,這是事實。
專制政治就像一隻老虎,騎上去之後,沒有可以不流血的從老虎下來的方法。
所以幾千年來的中國宮廷政治,就是不停的權謀鬥爭。
光緒和慈禧,可能是最後一個這樣的光彩奪目的血淚案例。
之後我們才有了從外國人那邊學來的民主政治。
雖然政治鬥爭依然慘烈,但至少有了可能和平轉移、和平交接的可能性。

如果曹丕沒有竄漢,曹操真的能如他所願當大漢的周公嗎?

最後來說一下,我對於這部戲有些「魔幻」內容的最終看法。
我覺得這很可能是小說原本的內容,如果放在文字閱讀來敘述,
也許會產生出不一樣的韻味。
改編影集的時候,大概想忠實呈現重要細節,所以也把它放進了戲裡。
雖然這些內容最後對於主要人物的前因後果、首尾呼應有一定的價值,
不過其實也不太必要、沒有也可以。
只有慈禧前半段對於龍玉的追求,到最後真的得到龍玉了,
又認為它是可有可無的。
這可以看成是慈禧在這段時間和權力鬥爭中心性流轉的差異,
不過這種表徵有點隱晦,相較於張力十足的劇情演出,
這樣的作法反而顯得畫蛇添足。

或是我另外有一種想法是,因為這部戲裡的人物、思想行徑,
都有點太「前衛」了,缺少了那麼一點那個時代該有的迂闊和限制性。
也許故意放入這些內容,是想讓戲多帶點宿命和迷信的觀點,
好更接近那個時代的人該有的形象。

主要人物宣傳劇照

蒼穹之昴對於它描寫的史實背景和歷史真相,有很大的出入,
就跟所有成功的類似作品一樣。
文學和戲劇這一類藝術,它們不是要完整客觀的呈現真相,
因為連歷史本身都做不到這件事情。
它們想要接觸的是人性。
在這個血跡斑斑、淚眼汪汪的那個大時代中,這些真實歷史人物和小說虛構角色,
他們是的行為和心境是如何自處的。
創作者提供了他的觀點,讓我們欣賞、也讓我們思量。
過去的歷史不只像一面鏡子,它更可以像一顆打磨完美的鑽石,
在不同的角度下為我們映照出五光十色的眾生百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