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2日 星期五

【情報】現在的遊戲製作大廠是不是都得了不渾蛋就會死的病

 
渾蛋、中二、白目,隨便你喜歡怎麼說,它們指的是差不多的東西。
在現實生活和網路世界中,這種屬性真是層出不窮、變化萬千。
雖然大家都討厭它,但它幾乎成為了我們生活中的一部份。
有的時候我們自己也恨不得給它來那麼一下。
 
Bethesda,一家應該是不會跟這些形容詞扯上關係的公司。
我的意思是,如果你說 EA、Activision 這些發行大廠,
很令人討厭、很想讓人對他們吐口水,那倒不新鮮。
但是 Bethesda,在我的老印象中,這是一家苦實苦幹的開發公司。
他們幾乎只專注在上古卷軸一系列的 IP 發展上。
從 1994 年第一款上古卷軸 Arena 發行到今年 11 月的 Skyrim,
這 17 年他們只製作了五款上古卷軸的正傳系列。
當然還有資料片、在別的平台上或是別種類型
像 Redguard﹝赤膽屠龍、台灣為第三波代理發行﹞
這種動作冒險遊戲的上古卷軸 IP 延伸商品。
不過大致來說,他們的確是慢工出細活,並且認真對待自己的作品。
看看和 Arena 大致同期的 Final Fantasy 6,現在都出到 14 了,
加上重製和外傳的量,大概比上古卷軸系列的品項多上兩倍不只。
哈利波特 1997 年出第一集,現在 8 部改編電影都上映了。
相較之下 17 年來、上古卷軸系列就像是一頭忠誠可靠的老牛慢慢耕耘這片田地。
雖然不快,但是很可靠。
在這漫長時光中很多經典和公司的大起大落我們都看過了。
而 Bethesda 和他們的上古卷軸,卻真的就像難以磨滅的神奇遺物一般一直為玩家傳頌。



2 代匕首雨是整個系列大紅大紫的關鍵之作

 
不過歲月可以改變很多東西,並且這段時間也發生了很多事情。
令我感到很好奇的是,1999 年收購 Bethesda 的 ZeniMax Media 是那麼的不見山不露水。
像是 BioWare 和 EA、Blizzard 和 Activision,雖然前者的活力、創造力和知名度,
並沒有因為收購之後而有太多的消退。
但你也不會因此就忽視後者。
然而我們在媒體都只見 Bethesda 的大名,很少看到 ZeniMax Media 現身。
包含開發毀滅戰士和雷神之錘、在 FPS 發展史有決定性貢獻的 id Software,
也在 2009 年被 ZeniMax Media 併購。
Bethesda 成為了大公司、大體系的一員,很可能會在行為和作風上有些許的差異,
和過去自己是獨立個體、可以獨斷獨行的狀況是不一樣的。
他們也改變了嗎?
 
在 Skyrim 即將上市的這半年,自然 Bethesda 會對 Skyrim 進行更多的宣傳。
不過他們似乎也做了一個決定,那就是要把自己的「渾蛋值」來個一次提升。
所以在宣傳的同時,也在努力地做好渾蛋。
究竟他們說了和做了那些渾蛋的事情,下面我就幫大家整理一下。

Skyrim 是今年年末氣勢最強的遊戲之一


 

 

11 月是死亡之月

 
年末商戰是單機遊戲銷售的兵家必爭之地。
在台灣這個單機荒漠可能感受不太出來,不過在國外這個是歲末 + 年假 + 聖誕節的大日子。
就跟我們的春節一樣,不論是大朋友小朋友的娛樂消費都會突然多了起來。
很多廠商把他們一年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作品放在這個時段,
這就像是賭輪盤一樣,高獲利、也是高風險。
因為大家都擠在這個時候,就像是人潮滿滿的捷運一樣,
不要說找座位,上車都要狠一點才行。
 
很多廠商都期望在年末商戰中,自己的財報不會紅的和聖誕老人的衣服一樣
圖片來源:http://big5.cri.cn/gate/big5/gb.cri.cn/18504/2007/11/14/1865@1841773.htm

 
這些事情我們都知道,所以我們還需要遊戲公司來提醒我們嗎?
 
Bethesda的副總裁 Pete Hines 在和 Eurogamer 宣傳 QuakeCon 後,提到了這些東西。
如果只是講這些也就罷了,但是 Hines 還多嘴說了什麼
「這對整個產業是健康的」、「不是每個人都有足夠強健的商品」、「有些是炒作、有些很快會沒落」。
 
這些對話內容都對、沒有問題,但是 Pete Hines 你會不會太有自信了一點啊。
你們不是市場的旁觀者耶,你們自己也有要在年末上市的商品,
就那麼肯定它們都會是「健康」的?
好吧,Skyrim 就算了,這的確是我或者是其他很多玩家都很有信心和期待的遊戲。
那 Rage 呢?
這是一個全新的 IP,不管它做得有多好或是玩家對它有多期盼,
你們就那麼有自信它會賣的大紅大紫嗎?
 
這個標題會是一個新的經典 IP 嗎?

 
當然他們是應該對自己的遊戲有自信,
但那是在自己製作的遊戲內容、自己創造的優良產品之前感到自豪,
而不是面對詭譎多變的市場卻有著看似過剩的信心。
在有經驗的漁夫都知道,大海是變化莫測、難以掌握、只能敬畏、不能征服的,
商業市場也差不多。
我們希望廠商是對自己的產品有信心的,但是他們應該對這個產業謙遜一些,
這對他們的形象比較好,而且在他們自己慘遭滑鐵盧的時候不會那麼難看。
 
渾蛋指數: 
 
敘述事實、沒有錯,也許 Pete Hines 想改行當遊戲產業分析師。
這個領域中能上的了媒體的,他們的成績和水平都不怎麼樣。
但 Pete Hines 你是 Bethesda 的副總裁,來談談你們的遊戲如何?
玩家關心的是這個,不是你們在年末商戰會賣得多艱難、多慘烈。
並且一副好整以暇的姿態是對遊戲品質和銷售沒有幫助的。
 

 

太多太豐富了所以不能嘗試

 
Skyrim 絕對是今年最令人期待和興奮的遊戲之一。
相信很多玩家會想,如果它在 11 月上市之前、先出試玩版,那再好也不過了、不是嗎?
不過出不出試玩版這個問題很複雜,
它和遊戲本身市場行銷與開發商的生產企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雖然沒有做過調查,我想這個市場上有出試玩版的遊戲應該不到總體遊戲數量的一兩成。
所以說,沒有試玩版的出現,也在情理之中,這不會是玩家不能接受的問題。
 
Skyrim 不會有試玩版,
Bethesda 的工作人員 Craig Lafferty 在接受 Gameplant 的訪問提到這一點。
老實說,講到這裡就夠了。
但仿佛是上古龍神的啟示, Craig Lafferty 又多解釋了沒有試玩版的理由是:
遊戲是一個大而開放的複雜世界,所以不能分割成試玩版。
 
和龍這種傳奇生物對戰是 Skyrim 的一項賣點

 
嗯嗯,聽起來言之有理。
但是我們換一個說法如何
「因為遊戲又大又複雜,所以我們可以擷取其中一部份來展示給玩家」
這樣說也通吧?
這是 Lafferty 說法的第一個問題,怎麼會是因為太大太複雜所以不能試玩?
就是因為內容豐富才能將裡面的吉光片羽拿出來以饗玩家啊。
當然這可以說他們對遊戲本身和它的形象比較愛護、希望能完整呈現它,
而不是只呈現她的片段內容。
如果是這種想法,那是蠻值得鼓勵和支持的。
 
但我認為真正期待試玩版的玩家,不會在意這種問題。
他們當然知道這些內容是片段不完整的,
這些呈現的是遊戲一小部分、不是遊戲的整體內容。
至於對於遊戲觀望的玩家,
試玩版也能提供一個讓他們認識遊戲和驅使他們嘗試遊戲的機會。
結果當然可能是兩面的,他們會喜歡它、或討厭它。
但這和沒有給他們機會嘗試之間,又有什麼差別。
這不會為原始的遊戲潛在購買者,造成什麼傷害,除非試玩版的內容真的太爛。
然而如果它是一個經典之作所分割出來的小小部分,那應該不會爛到哪去才對。
Bethesda 你們對於自己的遊戲的市場行銷「健康」那麼有信心,
怎麼要讓玩家嘗試一下的時候,人就縮了?
你們的信心只存在於要玩家掏錢出來上面嗎?
 
外國網友對這個新聞留言說:
「這真是個好藉口、以後我男朋友跟我求歡的時候我就這樣回他。」
嗯.....小姐,我想你會跟你的男朋友分手的。
不過遊戲粉絲是比較寬大的,我們還是注重最後的結果,遊戲好玩最重要。
但是可以不要用那麼蠢的理由搪塞我們嗎?
 
Lafferty 說法第二個問題是,這把其他有做試玩版的遊戲置於何地?
難道有試玩版的遊戲,他們就不夠複雜、不夠龐大了嗎?
文明帝國 4 有試玩版、質量效應 2 有試玩版、幕府將軍 2 有試玩版,
難道這些遊戲就都比 Skyrim 在複雜性和質量上遜色嗎?
我相信當不會 ─
這說法是偏激了一點,我想 Lafferty 也並非做如是想。
我要說的是,有沒有試玩版,跟遊戲內容和品質沒有什麼關係,
這只是行銷和開發規劃上的問題而已。
前面提到其實試玩版在整體遊戲市場中不算普遍,但是我相信會越來越多。
主要是網路的普及和更積極的行銷宣傳手法的使用。
試玩版是一件利多於弊的行為。
 
英雄無敵系列也是遊戲市場上的一員老將

 
說到這裡,我想到最近一個雖然有點蠢、但最後還算是有正面意義的試玩版相關情報:
知名的奇幻回合戰術遊戲英雄無敵系列要出六代了,試玩版先前就在 Steam 釋出。
當我很開心地想嘗試看看這個熟悉的老朋友時,結果發現試玩版設定的條件是 ─
要先預購遊戲......
OOXX 的......我就是想知道遊戲值不值得預購、才想玩試玩版,
怎麼現在整件事顛倒過來了?
如果我試玩的不滿意要怎麼辦?退訂嗎?
那先前預設的要預購才能試玩的條件又有什麼意義。
 
以上是這件事情蠢的部分。
至於正面積極的部分......經過了試玩之後,很多玩家發現遊戲本身有不少瑕疵和錯誤。
這讓發行商與開發商的 Ubisoft 與 Black Hole 決定遊戲要延期上市,
以修正遊戲在試玩中發現的錯誤和適當的改正。
這是一個好的結果,廠商會提供更好的遊戲讓玩家享受。
試玩版除了行銷之外,這種測試上提供廠商和玩家的互動,也是一種不小的利益。
 
準備好你的部隊、我們即將出陣
圖片來源:http://acg.gamer.com.tw/acgDetail.php?s=39439

 
渾蛋指數:

這種事情根本不用多作解釋,有就有、沒有就沒有。
講說為了維持正式遊戲的高品質、所以不會分心在試玩版的製作上,問題不就解決了,
說這些事情做什麼。
不只討好不了玩家,連同業都被你拖下水了,何必呢?


 

很多遊戲都應該賣 29 美金

 
是的,前面講的事情全都是一些嘴砲。
不過這些嘴砲最起碼還都是事實的嘴砲、符合自己行為的嘴砲。
但如果是自己根本就做不到的事情,還在那裏嘴砲,那當然可以進一步提升渾蛋值。
 
Skyrim 製作人 Todd Howard 在接受 PSM3 的訪問時提到,
降低遊戲平均價格對整個業界來說會有正面幫助。
因為大多數遊戲太貴了、不值得 50 甚至 60 美金的價格,
而低價格的遊戲產業像是手機和網路遊戲,正在慢慢蠶食傳統大製作遊戲的市場。
如果今天整個產業走低價策略,它明天的發展會更好。
 
手機和網頁遊戲,已經成為勢不可擋未來遊戲趨勢
圖片來源:http://gnn.gamer.com.tw/9/56369.html

 
等一下.....Skyrim 不是 29 美金吧,它是 59 美金耶。
其實「低價策略」的遊戲行銷、甚至是 F2P﹝Free to Play、免費遊戲﹞,
一直是近年來常常被提出來的經營模式。
包含「很多」「低價」的 DLC 商法,也算是這種模式的範疇之一。
這邊我們就不多談了 ─
Todd Howard 你自己做一個那麼貴的遊戲,
然後在那裏跟我們說「遊戲賣 29 美金是很好的」
「玩家會看評析或是試玩進行他們對遊戲的投資」﹝你們不是不做試玩嗎﹞,
我不知道是你精神分裂、還是我悟性差。
也難怪報導相關新聞的媒體,全都加上了「但是 Skyrim 不在這個範圍內」,
實際上 Todd Howard 根本沒這樣說。
但如果真的要說的話,他恐怕也只能這樣說。
 
那是那些遊戲「應該」賣 29 美金?
Todd Howard 你要不要給個清單?
還是其實你的心態跟斷水流大師兄差不多。
「我認為 Skyrim 是地球上最強的遊戲」「60 美金的高價區只該有 Skyrim 的存在」

我不是說你是垃圾......

圖片出處:電影 ─ 破壞之王

 
好吧,或許 Skyrim 真的那麼值得,反正又沒有試玩、遊戲又還沒正式發行,
說有多厲害就有多厲害。
那我想請問一下 Bethesda,你們有做到「只值 29 美金的遊戲就只賣 29 美金」嗎?
你們代理的 Rogue Warrior﹝翻譯成海豹神兵或俠盜勇士﹞請問一下一開始你們賣多少?
29 美金嗎?
這款 IGN 評分 1.5、gamespot 2.0 的「神作」,你們也是賣 49 美金啊!大哥!
 
【世界上最垃圾的射擊遊戲】囧的呼喚97期-垃圾FPS
 
 
雖然很快地這款遊戲就在各大零售包含 Steam 大跌價,
現在 Rogue Warrior 的價格是你要找多低的都有可能。
我們也可以從這個例子中看出市場機制的運作。
而一般的查價都還不能完全反映遊戲的真實價格,二手買賣的市場行情其實最準確。
歐美的很多零售商都有提供二手買賣或是二手換貨的服務,
他們也會很機動的調整遊戲價格在適當合理的位置上。
所以像是 Todd Howard 這種坐在辦公室裡開發遊戲的設計師,
恐怕根本不了解一般的玩家是怎樣獲得一款遊戲、在市場上撿便宜,
以及末端零售商要如何在一堆良莠不齊的進貨中、掙扎求生。
 
我們仿佛聽到了「何不食肉糜」的聲音,
Howard 認為把價格壓低、就能增進整個產業發產。
但實際上,零售商早就在那麼做了,玩家也早就被一堆雷作雷到不知所謂了。
如果開發商不提供和價格相當的遊戲內容,不管是什麼定價方式、還是搬出 F2P 都神仙難救。
因為問題的關鍵在品質。
現在還有兩三個月,我希望 Todd Howard 你要好好檢查一下 Skyrim 值不值得 59 美金。
你不需去關心這個市場的訂價機制之類的問題,那跟你的飯碗和工作沒關係。
 
渾蛋指數::  
 
放嘴砲就算了,還放跟自己正在做的事和做過的事完全相反的嘴砲,
所以這一項的指數比前面兩項還高。
對這個市場指東畫西,就算今天是微軟還是 EA、Activision 來說同樣的事情,
都會被其他廠商認為「你算老幾、要來幫我們的產品定價」
﹝實際上,不久之前 Namco Bandai Partners 副總 Olivier Comte 也說了差不多的東西﹞,
何況是 Bethesda。
 
至於對玩家來說,所謂的「低價策略」只不過是在反應越來越不合現價的遊戲內容和品質。
少掉的價格,廠商還是會用其他的方式從玩家身上撈回來﹝例如 DLC﹞。
這種來自於開發商和上游發行商的訂價策略,和零售商因為市場銷售所產生的訂價策略,
其實是有相當程度的差別的。
當廠商們在討論這些問題的時候,
我總有一種玩家要不被當成傻子、要不就是任人宰割,蠻令人無言的。


 

教宗快向 Bethesda 申告商標所有權啊

 
前面三項講白了都是嘴砲,雖然程度各有高下,但不過就是說說而已,沒什麼殺傷力。
如果還要繼續提升渾蛋值,就必須要有身體力行的作為。
 
Bethesda 做到了。
 
我不會對科技產業中各種奇奇怪怪的官司感到太驚訝。
各種官司在科技業的使用,已經成為了另一種商戰攻防的武器。
例如 Namco Bandai 狀告 CD Projekt RED
把 The Witcher 2 遊樂器版的代理權交由 THQ 發行。
此舉成功拖延 The Witcher 2 遊樂器版發行日。
反正 Namco Bandai 自己也賺不到, 讓其他人少賺他也開心。
像這種例子雖然有它的荒謬性,卻也不難理解其中的利害關係。
反正扯到錢與權,就會有人利令智昏。
 
就算不能獲得巨大成功,跨平台總是能帶來不小利潤


 
至於 Bethesda 和 Minecraft 製作人 Markus "Notch" Persson 之間的官司,
這真的需要多一點的想像力才能把他們關連在一起。
Minecraft 可以說是最近最成功的獨立成本製作遊戲,不論是評價還是銷售都是一等一的。
Notch 也有了新點子,想製作一款卡牌遊戲,取名叫 "Scrolls"。
到這裡整個故事都很正常,對吧。
接著 Notch 收到了 Bethesda 的存證信函。
信裡面寫什麼?
 
MineCraft 就像積木玩具一樣,可以讓玩家拼湊出想像中的世界
圖片來源:http://acg.gamer.com.tw/acgDetail.php?s=36238


Bethesda 可不是寄情書來向 Notch 表達滔滔不絕的仰慕之意。
而是 Bethesda 認為 Notch 侵犯了他們的商標權,
"The Elder Scrolls" 和 "Scrolls"。
Bethesda 認為,這已經符合了商標相似或相同對於商品辨認的所產生的困難。
也就是說他們的商標被侵犯了,Bethesda 將為此提出控告。
 
唷,他們是認真的嗎?
 
好,認真來說這事真的可以這樣搞。
我沒有商業法專才或是太多相關知識,
我不確定這邊應該要從嚴審查、還是應該考慮比例原則。
如果法院認為 "Scrolls" 會讓人聯想到 "The Elder Scrolls",
並且大多數的玩家都是二傻,
分不出一個 AAA 等級的 RPG 和獨立製作的卡牌遊戲之間的差異,
那這個官司 Bethesda 就有很高獲勝的機會。
但,如果沒什麼機會打贏這個官司呢?
 
是的,我相信一定很多人會把這個跟上古卷軸遊戲搞混
圖片來源:http://gnn.gamer.com.tw/4/56324.html

 
這就我頭痛的地方,實際上就算 Bethesda 會贏,我也看不出這個官司的價值在哪邊。
這甚至沒有說像是 The Witcher 2 的官司
Namco Bandai 可以在阻礙 THQ 發行遊戲上獲得間接的利益。
讓 Notch 不能順利發行他的遊戲,對 Bethesda 有什麼好處?
他們根本是不同市場領域的兩家開發商﹝當然 Notch 目前還是獨立製作人的身分﹞
以及兩個根本不會競爭的遊戲。
然而打官司是一定有目的存在的,總不會是 Bethesda 單純看 Notch 不順眼吧。
 
有人說這是 Bethesda 積極維護自己的商標權。
要知道商標權和著作權是不同的。
如果你不主動維護,就會被當成你默認相似商標的存在。
萬一有一天對方的生意也搞大了、並且真的造成了你的困擾了,再跑去申告,
獲勝的機會是很小的。
這點好像國內外的商標法都是如此。
 
所以說是 Notch 的 "Scrolls" 讓 Bethesda 看了不太順眼。
問題是 Scrolls 和 Morrowind、Oblivion 不同,是一個常見用字,
至少各位玩家在玩各種奇幻遊戲的時候,scrolls 都不知道燒掉的多少了吧,
現在大家才知道原來這個字可是 Bethesda 的商標。
而且 Bethesda 不是說有個遊戲叫 Scrolls,他們的遊戲系列全名叫 "The Elder Scrolls",
如果整串字申告商標權益,那我想大家不會有什麼異議。
但現在依照 Bethesda 的邏輯、以後可能連 "Elder " 都不能亂用了
﹝他們應該沒有瘋狂到連 "The" 都要宣告商標......﹞,有沒有那麼嚴重啊?

類似這種狀況在娛樂媒體的命名很多,我們台灣非常沒創意的命名文化就不多提了
﹝神鬼XX、XX戰士、XX終結者、絕地XX......﹞,
重複或是類似的命名用字,國外也很多啊。
像是戰地風雲系列和決勝時刻系列一個的副標題是 "Modern Combat"、
一個的副標題是 "Modern Warfare"。
這不只用字相同和相似,根本就是兩個一樣的語意。
更慘的是到了台灣全都翻譯成「現代戰爭」,弄得玩家查資料時一個頭兩個大;
戰爭機器原名叫 "Gears of War"、戰神原名叫 "God of War" ─
你看!他們相同的字母比不相同的字母還多,連詞句語法都用一樣的。
依照 Bethesda 的邏輯,Snoy 應該向微軟提告,這侵犯了 Snoy 的商標權;
而最嚴重的案例其實是 Bethesda 自己也侵犯了人家的商標權:
他們十月上市的的新遊戲叫做 Rage,
而 SEGA 有名的橫向卷軸格鬥遊戲,
則叫做 Streets of Rage﹝ベア・ナックル、中文翻譯怒之鐵拳﹞。
依照 Bethesda 狀告 Notch 的邏輯,
Notch 使用了 The Elder Scrolls 最重要的關鍵字 Scrolls 作為遊戲標題,
所以侵犯到了 Bethesda 的商標權。
那我想如果 SEGA 來告 Bethesda 侵犯了他們 Streets of Rage 的 Rage 商標的話,
Bethesda 應該完全同意 SEGA 的指控才是。

如果玩家分不出卡牌遊戲和 RPG 的差異,那他們更分不出來 FPS 和橫向卷軸的差異了


而 Bethesda 自己公司的名稱就是來自原公司位於馬里蘭州的貝賽斯達
﹝Bethesda, Maryland。現在已經搬到馬里蘭州的羅克維爾 Rockville, Maryland﹞,
姑且不說使用城市名稱做公司名稱實在很沒創意,Bethesda 則是來自新約聖經的地名。
在約翰福音五 2 裡提到「畢士大意即『憐憫之家』,該水池在耶路撒冷聖殿之北面」,
畢士大就是 Bethesda 在中文聖經中的翻譯,也是馬里蘭州的貝賽斯達地名的由來。

這才是真正的 "Bethesda"
圖片來源:http://zh.wikipedia.org/wiki/%E6%AF%95%E5%A3%AB%E5%A4%A7%E6%B1%A0


所以追根究柢,Bethesda 也是從聖經中剽竊了他們的公司名稱。
然後現在他們要對使用他們遊戲標題其中一字的公司提告,這樣做對嗎?
這就好像是開大飲料公司的老闆,
跑去跟警察說路邊擺飲料攤的阿伯賣西瓜汁、檸檬汁,礙到了他們的生意,
因為他們自己也有以西瓜和檸檬為標題的飲料販售。
各位鄉民來評評理,可以讓大公司這樣欺負阿伯嗎?

渾蛋指數:    

我不知道是要認真看待這件提告,
還是把它當成 Bethesda 要宣傳他們新遊戲做的另類行銷,哪一種比較蠢、比較混蛋。
搞不好  Notch 還會很樂,Bethesda 等於是幫他做了免費宣傳
﹝他在接受報導時宣稱,自己也是 Bethesda 的遊戲粉絲﹞。
不管如何,在一年下來那麼多又笨又蠢的遊戲產業相關新聞中,
這件應該還算是很突出的,絕對值得以 4 顆蛋的高評價表揚。



這些就是這 3、4 個月以來,我看到的一些和 Bethesda 有關的蠢新聞、渾蛋消息。
當然 Bethesda 還是有一些不錯的表現,例如 Skyrim 的編輯器很早就公布,
這也表示遊戲會像過去一樣有大量的玩家 MOD 支援。
相較於戰地風雲 3 依照 DICE 的說法
「這個遊戲太好太複雜了,一個工具組來建立 MOD 是太困難的」
所以戰地風雲 3 不會有工具組,可以想見相關的 MOD 也會少了很多。

有趣的是這可以和 Skyrim 沒有試玩版的說法相對照:
「我們的遊戲太龐大所以沒有試玩版」
「我們的遊戲太複雜所以沒有工具組」
這簡直是事情套好的對聯嘛。
只是我不懂為什麼在遊戲越做越好之後,它的功能卻是越來越少,
然後廠商在後面拿著 DLC 嗤嗤地笑......

戰地風雲 3 則是 EA 年末商戰的主打



也許會有人說,這些多是媒體的誇大和炒作的報導,
大概除了 Bethesda 對 Notch 的訴訟,其他都是一些徒有嘴砲的新聞。
我同意其實這大多數是公關上發言的失誤,不是 Bethesda 本身的過失,
然而這種問題在今天卻顯得更加惹眼。

看看 EA 對於戰地風雲 3 和決勝時刻‧現代戰爭 3 的看法,
他認為這些遊戲的宣傳會花上他們一億元美金的公關費
是的,現在是講究公關的時代,也許其他公司沒有一億元美金可以燒,
但這不表示他們的公關就該是差勁的。
而且這些發言需要不是高超的公關技巧,中等以下的智慧也能判斷出這些話該講還是不該講,
不需要花大錢找公關公司開會研究 ─
或許天天在辦公室裡辛勤工作開發人員們,確實少了一些發言上的技巧和智慧。
而這也符合我的看法:
Epic Games 的設計總監、戰爭機器的製作人 Bleszinski 說
開發商應該走出工作室、向外面做宣傳
我說,開發商應該滾回工作室,好好搞他們的遊戲,
而不是跑到外面去做一些蹩腳的公關語言。

也許這些發言和行為,我們可以歸納成一種全新的行銷方式,
一種以搶版面為目的、不管自己形象如何的宣傳手法。
遊戲廠商大概在想反正到時候我超棒的商品一上市,大家就會忘了我先前的蠢樣。
這種方法我稱之為「渾蛋行銷學」,而且我有預感,這將會是未來行銷的主流。
我們還會繼續看到更多又笨又蠢的發言和行為出現在遊戲業界中。

0 意見:

張貼留言